2019年3月29日,我校柳咏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柳咏梅老师与胡悦老师参加了南通市中青年名师丁卫军工作室主办的“简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聚焦课堂细节,达成有效学习”,活动分课堂教学研讨和专家讲座两个部分。
上午进行的课堂教学研讨,先是四个工作室的成员代表执教四节微型课,然后是评课辩课。四节微型课以两两同文异教的方式进行,每节微型课教学时长为20分钟。
8:30-9:15,我校胡悦老师和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戴继华工作室、东方中学的周国圣老师,同文异教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一棵小桃树》。
胡悦老师的教学聚焦文章构思,引导学生结合课后阅读提示,在文中找寻并深入思考为什么作者多次称呼“我的小桃树”,引导学生明白小桃树与作者的关系。通过穿插丰富贴切的助读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以自身的经历映射小桃树的遭遇,作者的命运与小桃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水到渠成地突出托物言志手法这一教学重点。
周国圣老师的教学采用精段细读、重点突破的方法,以批注与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带着学生品析具体语句,深入理解作者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归纳出“明象”“悟道”的文章阅读方法。
9:45-10:30,盐城市樊智涛名师工作室、东台市实验中学刘小洁老师和南通市中青年名师丁卫军工作室、育才中学的潘晓露老师同文异教,执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两位老师教学角度不同,课堂生动深入,各具特色,表现出成熟教师的教学风格。
四节微型课之后,是精彩和激烈的评课辩课活动。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东台实验中学樊智涛副校长结合四节课的一些教学细节,分析指出,微型课需要关注四个“精”,即要关注精准选点,精到方法,精彩互动,精当生成。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东方中学戴继华校长指出,微型课的课堂教学过程需要具备三个要素:首先选点要小,其次目标要明,再者设计要巧。戴校长还特别提醒,微型课的课堂虽然微小,但是教师的语言要精到,课堂细节把握要精致,这样才能把课堂打造成为“微精品”。
我校柳咏梅老师在评课中强调,要充分利用教材,备课中要重视教材编排的特点并理解编者的意图;教师要练就独立备课的硬本领,要关注文本特点,巧妙处理文本;对以内观自我为特点的散文,更要关注作者的情感及独特表达。柳老师高度赞扬了四位老师在课堂上灵活生动各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如胡老师巧用阅读提示着力解决作者反复强化“我的小桃树”的原因;周老师采用批注阅读法重锤敲打关键段落,借助朗读细致品味文字;刘老师读写指导技法扎实有效,通过添加标点、重音处理、巧变诗行等形式更好地理解文意;潘老师则巧妙利用学生板书进行勾连,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主持人丁卫军老师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如何真正聚焦课堂细节,教师如何“让位”,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学,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整合能力。丁老师对课堂上几处细节处理的质疑引发了评课专家和老师们的热烈讨论,将上午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
下午的活动是专家讲座,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冯卫东先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报告《“炼制”主张,为教学行为“转型升级”》。报告从四个方面展开:教学主张是什么,为什么要“炼制”教学主张,怎样“炼制”教学主张,“炼制”教学主张及其后续行为要注意的问题。冯院长结合多年的研究与大量“炼制”教学主张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给在座的老师们以很大的启发。
本次活动,是三市四个工作室的联手教研活动,为工作室的成员们搭建了非常好的成长平台。微型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样式,也是一种新的研究项目,较之常态教学,更能考验授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能力、现场调控能力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我校胡悦老师作为新入职教师,为老师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微型课,亲切温和的教学风度,精巧独特的设计角度,颇见用心的教材处理,恰到好处的资料链接,稳妥有序的教学调控,20分钟的教学展示,表现出优秀的教学素养,得到与会老师们的充分肯定。
2019年,我校柳咏梅名师工作室将为工作室的老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多的平台。
(文章来源:教研管理中心 非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