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南外方山分校的校本研修培训也正式拉开帷幕。下午,我校全体教职工齐聚千人剧场,举行本学期全员校本研修的第一次培训。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和重点,特邀光纤通信与网络专家Tim博士给大家做“STEM +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
Tim博士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出国访问的各阶段的成长经历与收获。随后的报告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分析了他对STEM/STEM+ 的理解,其次是对STEM+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最后对STEM+教育的一些设想。Tim博士提出了他对STEM的理解,其中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硬科学;2. 跨学科;3.工程与实践性;4.学生的科技素养;5.沟通、协作能力。Tim博士认为STEM旨在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而STEM+是对STEM的进一步发展,“+”代表两层含议,即增加与结合,增强与升级。所谓增加与结合,是指领导能力与团队协调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能力,艺术审美与艺术展现能力,国际视野与全球胜任能力。增强与升级,是指在培养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升级,如人文素养、自我管理、全球胜任能力。
目前,我国已从政策层面上给予中小学自主设立校本课程的机遇。因此,需要加快推进STEM+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与提升。如何将国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到STEM+校本选修课程中, Tim博士认为,首先内容 “两跨一引”,即跨学科、跨学段、引入高新科技元素。其次,课堂设计上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再次,教学方法上要求多样化、灵活性。除此之外,还要融入科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最后,Tim博士提出了自己对STEM+教育的设想。一是STEM+课程特征体系形成的两条路径:从知识—到科技—到应用,从应用—到科技—到知识。二是在南外方山STEM+中心建立光与量子科学实验室课程体系,进一步扩大学科融合。三是打造STEM+教育生态。
Tim博士的报告,既全面的分析了国内外STEM+课程形势,又教大家如何将国家课程融合到STEM+中,给老师们理性的分析了STEM+课程,让老师们对STEM+课程有了充分的了解,为我校老师提供了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优秀案例。
(稿件来源:教研管理中心 非经授权 禁止转载)